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宁夏拓展中阿合作多维空间-雷火竞技

雷火竞技
如您同意我们采集您的cookies等信息,请点击“同意”,如您不同意cookies信息被采集,请点击“不同意
2021年06月28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用户名称

退出

宁夏拓展中阿合作多维空间
  • 发布时间:

    2024-07-04

    来源:

    参考消息
  • 6月27日15时35分,搭乘200余名乘客的3u3781航班从宁夏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起飞,约8小时后到达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同机启程的还有7.7吨来自宁夏贺兰县的新鲜蔬菜。


    “这些蔬菜包括菜心、芥蓝、菠菜、上海青、西蓝花等19个品种,都是宁夏本地高品质的冷凉蔬菜,经过采收、预冷、分拣、包装后,打着‘飞的’去迪拜。”宁夏兴耘田农业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新民介绍说,到达迪拜清关后,这些蔬菜将被运往分拣中心,随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被运送到商场、超市、酒店、餐厅等消费终端,“从银川的田间地头,到达迪拜消费者的餐桌,最短只需半天时间”


    作为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宁夏近年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搭建平台不断促进中阿经贸合作、技术转移和民心相通。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宁夏尽己所能为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注入动能,展现担当。


    新鲜果蔬直飞阿联酋


    阿联酋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而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冷凉蔬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今年以来,魏新民瞄准银川与迪拜直飞航线,积极拓展中东市场。“迪拜的肉类和海产品丰富多样,但瓜果蔬菜相对稀缺,这让我们看到了商机。除了阿联酋,沙特和阿曼等7个中东国家也在和我们洽谈进口蔬菜业务。”魏新民说。


    深耕中阿合作多年,宁夏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连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重要桥梁。2015年开通的银川至迪拜直飞航线,不仅畅通了银川与迪拜的空间通道,也为加强中国西北省份与中东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在宁夏银川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孵化基地,跨境电商创业者杨万龙“卖全球”的梦想很大程度也仰仗这条空中丝绸之路。他的“卖全球”业务覆盖上百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千余种。敏锐捕捉到中阿经贸商机后,他信心十足地研发了一个专门面向阿拉伯国家的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平台——阿小贝(arshopy),积极拓展对阿业务。“只要8个小时货物就能直达迪拜,这对跨境电商来说太重要了。”杨万龙说。


    在中阿博览会的“金字招牌”牵引下,近年来宁夏对外对内开放都实现了长足进展。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徐晓平说:“银川已经开通了86个通航城市的140条航线,开行至中亚、西亚及蒙古国、俄罗斯等国际货运班列,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13年以来宁夏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7.6亿美元,年均增速12.1%,累计在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54家。”


    技术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阿拉伯谚语有云:“知识,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有着更深层次和更广维度的合作空间。


    走进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一处光伏智慧大棚,一排排辣椒、甘蓝长势喜人。依靠光伏发电提供的能源,工作人员通过一部手机即可实现为农作物给水、施肥、喷雾、控温等一体化智能控制。


    这是宁夏大学教授孙兆军团队研发的“风光互补智能节水灌溉”技术——以地下渗灌技术为核心,由地下渗灌管与风能、太阳能提水设备和手机智能控制设备一起组成风光互补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得益于宁夏搭建的技术转移平台,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阿曼、埃及、卡塔尔等多个阿拉伯国家。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上,正是这项技术为世界杯足球场草坪等绿化项目提供了有力雷火竞技的技术支持。


    1.png

    孙兆军(中)在卡塔尔的一家农场与当地技术人员交流节水灌溉技术

    图片来源:参考消息


    “地上看不到管线,我们用埋设在地下的复合渗灌管对农作物进行精准灌溉。1米长的管道上密布着1万多个微孔,具有抗老化、防堵塞、灌溉均匀等特点,依托智能控制技术,节水效果更加明显,比一般产品节水至少10%以上。”孙兆军说,10年来,团队与阿拉伯国家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已达到16.03亿美元,同时通过教学科研、建设实验室、建立示范基地等方式进一步密切合作。


    携手面对干旱和荒漠化问题,这只是中阿之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一个缩影。2015年,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在宁夏银川成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有了机制的保障和平台的支撑。截至目前,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已经建成8个双边中心,吸纳近1000家合作单位。“我们累计面向阿拉伯国家发布了760项先进适用技术,促成中阿双方签订科技合作协议90多项。”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黄莹说。


    在2023年举办的第六届中阿博览会上,风云气象卫星服务、绿色高保水土壤制备、手术机器人……一大批中国先进科技吸引了众多阿拉伯国家官员和客商的目光。宁夏气象局面向阿拉伯国家气象服务需求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分析评估,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中国风云气象卫星遥感优势,建设了“丝路·天眼”生态气象和防灾减灾应用平台1.0版。


    “这个平台以后会常态化运行,目前可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提供基于中国风云卫星的云图、风场、降水场等实时天气监测,植被指数、森林草原火险、火情等陆表监测,强对流、沙尘等灾害性天气共26种遥感监测服务产品。”宁夏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6月23日至25日,来自巴林、伊拉克、约旦等5个阿拉伯国家的23名媒体代表深入宁夏考察研学,围绕宁夏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媒体融合等实践探索开展交流。这是商务部主办的“阿拉伯国家新闻官员与记者研修班”的课程内容之一。近年来,类似的中阿交流活动经常在宁夏举办,成为中阿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


    语言文字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金钥匙”,当前“学中文”已经在阿联酋、沙特等阿拉伯国家成为一种新风尚。宁夏一家企业敏锐捕捉到商机,及时研发推出了一套“智慧学中文”课程体系。“5年前中国与阿联酋共同启动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后,我们就把国际中文教育确定为公司发展重大战略,邀请国内外专家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套阿文版k1-k12中文教材体系,实现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覆盖。”宁夏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张时荣说。


    2.png

    张时荣在介绍团队翻译的阿文版图书

    图片来源:参考消息


    除了教材,智慧宫还研发了“智慧学中文”app,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课堂,增强中文学习趣味性。2021年,智慧宫在沙特成立语言公司,成为沙特教育部认证的唯一中文教育培训机构。如今该企业已经在利雅得和吉达开办了两所中文教育学院,引领“中文热”在沙特蔚然成风。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介绍,如今22个阿拉伯国家中已有4个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或开设中文院系,13个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2个独立孔子课堂。


    现代社会中,影视剧等文化产品是促进不同国家民众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2021年,一部“土味”十足的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在国内爆火。很快,《山海情》故事发生地宁夏就将电视剧译配成阿语版在多个阿拉伯国家播出。


    曾在宁夏大学留学的苏丹籍专家周阳参与了《山海情》阿语版的配音,他说:“这个电视剧让我了解中国在那个时候经历了什么,让我们能够了解中国人追求美好的生活的意愿。通过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努力奋斗才变成了现在的中国。这值得世界各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去借鉴。”


    一花绽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今年初,97件叙利亚文物集中在宁夏博物馆亮相,吸引大批民众参观。楔形文字和甲骨文的交流,唐三彩与胡瓶器的碰撞,两个古老文明在当代中国相遇,见证着文明间回响千年的对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